Apple III(苹果历史上的第一次失败)

  • A+

苹果

作为当前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苹果无疑是一家堪称伟大的公司。从最早的个人电脑,到颠覆性的音乐播放器iPod,再到打开了智能手机大门的iPhone,可以说苹果打造了无数成功的科技产品,而这些产品毫无疑问都对科技界产生了颠覆的影响。但是创新并非一帆风顺的,在打造了无数成功的明星科技产品的同时,苹果也有一大批产品失败得无声无息,最终只在历史的尘埃中留下了模糊的痕迹。

而Apple III则是苹果第一次失败的产品。

Apple II

​Apple II是苹果公司制作的第一种量产的个人电脑——其直系先祖是Apple I,一种有限的、以印刷电路板組成的电脑。而量产则是Apple II得以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从1977年发布以来,到1993年停止贩卖为止,苹果共计生产了500-600万台Apple II。

而Apple II的成功也让苹果成为了个人电脑的先驱者,一度在市场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但随着个人电脑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所接受,众多科技巨头也逐渐盯上这个新兴的市场。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号称“蓝色巨人”的IBM无疑是最具分量的一家。

为了面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冲击,苹果于1978年开始研发Apple III型个人电脑。Apple III定位于成为一台商用电脑,并且替代大受欢迎的Apple II型电脑,继续在个人电脑市场上对其他厂家形成压制。

SOS系统

​CPU方面,Apple III採用2MHz SynerTek 6502A 8位元CPU以及bank switching技術以支持最多256KB內存的寻址。系统方面Apple III采用了称为SOS(Sophisticated Operating System)的操作系统,该系统支持单用户单任务及新的BASIC编译器。显示支持80列大小写字母,支持九宫数字键。6位元DAC数字模拟转换、16色的图像显示能力,支持目录层级的文件系統及模拟48 KB Apple II 的能力。內置140 KB 5.25" 软驱,並支持至多3个外接软驱。

Apple III

​但是Apple III自上市以来就饱受各种软硬件的缺陷所影响。一方面Apple III利用模拟模式兼容Apple II,但实际上大量的Apple II高级功能无法在Apple III上完整使用。而Apple III采用的来自美国国家半导体提供的实时时钟芯片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会突然失效,因为苹果将该芯片直接焊在了主板上,导致更换十分困难,最终苹果不得不放弃了实时时钟功能来解决这一问题。

Apple III内部结构

​软硬件之外的另一个问题则是设计问题。注重工业设计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要求个人电脑保持安静,因此Apple III没有设计冷却风扇和散热孔。再加上Apple III的金属机箱,并且所有芯片都挤在一起,这些因素加起来导致了Apple III几乎无法散热。因为过热导致了晶片脱离电路板、屏幕显示器花屏甚至软盘在弹出后已经处于“融化”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Apple III很少有机器能够保留下来的原因)。

Apple III

​高达3500美元的售价则是压倒Apple III的最后一根稻草。定位于商业方向的Apple III既无法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在价格上也完全没有任何吸引力。

IBM 5150

​而IBM则在Apple III发售的次年推出了使用英特尔8088微处理器,微软MS-DOS操作系统的IBM 5150。Apple III依然在使用8位电脑,而IBM 5150则是完全的16位电脑,更为重要的则是IBM 5150无论在价格还是在稳定性上都远胜于Apple III。虽然苹果在1983年推出了Apple III的改进型号Apple III Plus,但这依然无法阻挡IBM的攻势,最终Apple III在1984年宣布停产,最终销量65000台。

Apple III也埋下了苹果个人电脑衰败的隐患。而之后Apple Lisa的再次失败则成为乔布斯被苹果董事会清除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