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澎湃芯片遇困难

  • A+

小米自研澎湃芯片,一直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雷军表示到小米澎湃芯片遇到了巨大的困难,那是怎么一回事呢?很多小米粉丝都很了解,一直以来小米手机都是在研发属于自己的澎湃芯片,但是许久没有听到关于澎湃芯片的消息了,澎湃芯片一直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此,小米的CEO雷军发布了微博,对米粉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当被问到澎湃芯片还做不做的时候,雷军则表示到,后来的确是因为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但是这个计划还在继续当中,有了新的进展的话,会再告诉大家的。

雷军还表示到,由于量产难度过高,所以已经放弃了量产MIX Alpha。在2017年之时,小米发布了澎湃S1,八核64位的处理器,28nm的工艺制程,主频2.2GHz,四核的Mali T860图形处理器,首款所搭载的澎湃S1芯片的手机小米5C也一同进行了发布。

而至于小米在此前所发布的MIX Alpha,雷军则表示到,这是一款预研的项目,目前已经圆满完成了预研的目标。后来由于量产难度过高的问题,所以我们最后才决定不量产的,决定集中精力做好下一代MIX。

他还表示到,他会进行一场关于小米十周年的主题演讲,他将会在这次演讲中进行回答大家关心的更多问题。

提起至小米自研芯片,在这里不得不还要再提一下初代由联芯出货的LC1860,也就是澎湃s1的前辈,它所采用的工艺是中芯国际28nm HKMG(高k介质+金属栅),而目前的中芯国际量产的28nm并不是HKMG, 而是一种常规的多晶硅栅,这种栅高性能不起来,因为他们的HKMG失败了,后来也一直没有攻克下来,然后就直接进军14nm Finfet了。

这颗片子用于低性能场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要用在手机这种场景上就很麻烦了,HKMG金属栅失败所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管子的速度一旦快速飚起来的话就会出现严重地漏电现象。后来这个团队脱离了联芯,进入了松果后所发布的澎湃S1是采用的是台积电28nm HPC, 在2017年,这个时候就已经进入了10nm时代了,硬件的性能是没问题的,但是这款手机软件应用的需求已经是远远满足不了的。

以后的路还很长,希望小米在芯片自研之路可以越走越好!


小米自研澎湃芯片多长时间了,有什么进展?

雷军近日在某社交平台上表示:我们最早在2014年开始做澎湃芯片,于2017年发布了第一代芯片,后来确实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请放心,这计划还在继续。有新进展我会告诉你们的。但小米自主研发的芯片要想成功并非易事。

专利是重点

自主研发芯片的最关键的还是通信基带,这不得不说是起通信专利了。专利壁垒可能是小米在自主研发芯片方面最大的困难,比如华为、苹果,都需要向高通公司支付巨额专利费。而且华为还有多年的通信专利积累,苹果有英特尔的通信专利,在专利交叉授权的情况下数十亿的专利费,小米自主研发的芯片需要支付的专利费也不会低。专利授权就是钱,所以资金问题是小米自主研发芯片的另一个难点。

资金是重点

芯片开发需要资金和时间,所以会有时间是小米最好的朋友。也许你会觉得小米很有钱,现金储备有600多亿,但做芯片研发的小米不一定那么有钱。小米原本走的是性价比路线,但也承诺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没有足够的利润用什么投入研发?

为什么华为能成功?华为手机业务只是华为的主营业务之一,华为也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提供商;而华为手机的溢价是小米能比拟的吗?就手机而言,小米的出货量与华为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也许这就是小米需要更高的品牌溢价来获得更多研发资金的原因之一,其实一个品牌想要持久,品牌高端是唯一的出路。

小米或不涉及高端芯片

小米为何暂时不涉及高端芯片?最简单的原因是不值得,出货的芯片越多,每个芯片的平均成本就越低。小米目前使用高通8系列旗舰芯片的手机出货量是多少?可能不到华为旗舰出货量的十分之一。

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手机制造商,但小米销量最好的是低端机。小米如果真的是自主研发的旗舰芯片,可能出货量低于麒麟9系列芯片的1/10,小米不再有钱买不起。可有人说要卖,就像华为麒麟芯片不卖,小米自主研发的芯片不太可能卖,你敢卖,别人也不一定会用啊。

小米其实可以从智能音箱芯片、电视芯片、路由器等门槛较低的地方考虑,有一定的规模和利润可以考虑手机芯片。小米电视在中国的出货量是第一位的,小米智能音箱在2019年的出货量也都在1000万以上,如果这些小米产品中有一半可以使用小米自主研发的芯片,利润是可观的(当然小米可能已经在做量产产品了)。

最后写道:小米自主研发的芯片不小,应该只涉及低端芯片,小米旗舰出货如果没有一定规模,小米自主研发的旗舰芯片意义不大。以上只是理性分析,还是希望小米自主研发的芯片能够成功,小米加油!


小米2021年最硬核消息:自研5G处理器曝光,蛰伏多年打造最强澎湃


对于来说,争议最多的恐怕莫过于“自研”二字了,而关于自研,绝大部分网友的认知只是停留在“手机处理器”层面,在此之外的自研似乎都被看作是可有可无,而小米发展十余年使用最多的处理器就是高通旗下的骁龙处理器、联发科旗下的天玑处理器,只有2017年发布的小米5C是为数不多搭载小米自研处理器的智能手机。

具体说来,小米5C搭载的是小米自研澎湃S1八核高性能处理器,该处理器拥有高能效八核ARMCortex-A53处理器:大核为主频2.2GHz四核ARM Cortex-A53架构,小核为1.4GHz四核ARM Cortex-A53架构等等。但是,由于其只是小米初代处理器,就像当年华为首款自研四核手机处理器芯片K3V2一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散热能力不足等问题。

对于小米来说,作为一家成立仅七年、且没有任何硬件基础的互联网手机品牌来说,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推出首款自研芯片着实不易,这也使得小米成为继三星、苹果、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自研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企业。但此后受制于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澎湃S系列芯片迟迟未能更新,外界甚至传出小米已经放弃芯片自研的传言。

2020年,小米成立十周年,在小米十周年大会上作为小米创始人兼CEO的雷军表示:我们2014年开始做澎湃芯片,2017年发布了第一代,后来的确遇到了巨大困难。但请米粉们放心,这个计划还在继续。等有了新的进展,我再告诉大家。其明确表示: “澎湃芯片发展遇到了困难,但是小米会执着前行,这个计划仍在继续” 。这一消息可以说给诸多关心小米自研处理器的朋友吃了一颗定心丸。

进入2021年之后,由于行业老大哥华为的问题,自研手机处理器问题依旧是各界热议的焦点,作为行业最具话题性的品牌小米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小米对此一直没有正面回应,但事实是小米澎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团队一直在默默耕耘。2021年3月30日,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第2场,雷军宣布正式推出第二款自研手机芯片— 澎湃C1

据悉,澎湃C1拥有双滤波器配置,可以实现高低频信号并行处理,信号处理效率提升100%。配合自研算法,将影像的3A(AF、AWB、AE)表现大幅提升。澎湃C1拥有更好的自动对焦(AF),大幅提升暗光、小物体及平坦区域的对焦能力;更精准的白平衡(AWB) ,复杂混合环境光也完全驾驭;以及更准确的自动曝光(AE)策略。

当然,一颗处理器的研发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澎湃C1的背后是小米多年的持续投入和超百人的独立芯片研发团队,目前澎湃C1这枚ISP芯片的成本已经可以做到几美元的水平,由目前业内头部晶圆代工厂生产。

相比手机处理器,澎湃C1图像处理器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从自身强项出发,切入特定的芯片领域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而ISP图像处理芯片只是他们迈出的一小步,后续还会有具备更多功能的图像处理芯片问世,竞争力更强。

不过就在澎湃C1发布没几天,根据快 科技 等媒体报道,来自产业链的最新消息,小米自研5G芯片已经提上日程,该芯片支持Sub 6GHz 5G频段,这是继2017年澎湃S1后,小米第二款手机应用处理器,其采用6nm、7nm或者8nm工艺,目前来看定位中端,预计2020年底或者2021年初登场。

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这将是小米2021年最硬核消息,蛰伏多年只为打造最强澎湃,可以说给当前低迷国产自研处理器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不过目前关于该消息的准确性与其余消息暂未可知。但站在一个中国消费者角度,我们更希望这个消息是真的,从而推动中国自研之路的进一步发展。


传小米重组团队做手机芯片,“澎湃”还能涛声依旧么?

据称小米正在招募团队,重新杀入手机芯片赛道。对此有业内人士评价,“小米的最终目的肯定是做出一块完整的手机芯片,但他们很可能会从周边芯片入手。”

“澎湃S1”出师不利

早在2014年,小米与联芯合资成立了一家名为松果的公司。公司的主要目标就是手机芯片研发,2015年完成了澎湃芯片的硬件设计。


2017年2月28日,小米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我心澎湃”的发布会。会上创始人雷军拿出了澎湃S1,这是公司首枚自主研发的芯片。

澎湃s1是一颗28nm八核64位处理器,主频2.2Ghz。四核MaliT860图形处理器。这个性能在当时来说可以算一枚主流的中低端芯片。

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到:芯片是手机 科技 的制高点,小米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就必须掌握核心 科技 。

雷军还说:要准备花十年时间做这个事情,估计整体投入要在十亿美元以上。大部人心里都没底,但我的心里倒是很平静。因为我做好了干十年的准备。

不过澎湃芯片的后续像极了雷军的心态——过于平静了。S1的性能并不出彩,搭载手机也只有一款小米5C,在当年的销量平平。之后的澎湃S2更是迟迟未出。

2019年松果电子被拆分,这对于本就前景不明的澎湃芯片更是“雪上加霜”。之后雷军在采访中也表示“我们的确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2021年,在小米推出折叠屏手机MIX FOLD上,我们又看到了澎湃芯片的身影。但这次的澎湃C1只是一颗辅助用的影像芯片。


注定了要失败的“澎湃”

小米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当初做“澎湃芯片”只是试水罢了。要知道当初全球范围内可以自主设计芯片的手机厂商只有苹果、三星和华为三家。而单一家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千亿人民币规模。在芯片研发方面的投入少说也在几十亿美元。

这样看来雷军承诺的十年十亿美元的规模根本就不够看了。即便是真的投入了,十年之后距离第一梯队的差距也只会越来越大。这也是几乎所有想入局芯片行业公司面临的问题——“赛道”封闭了,自己去研发只会浪费钱。还不如去花钱买芯片划算。



转机来了,小米重启“澎湃”

时至2021,澎湃的转机来了。一是小米的手机业务销量变好,股价上涨。有钱了,有了一定的资本可以投入芯片研发。

二是“华为断供”事件后,国内开始重视芯片产业链的自给率。芯片产业打算花十年追上国际先进水平。政策方面也给了很多优惠。竞争对手OPPO和vivo都有入局造芯的动作。此时小米重启造芯计划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 科技 公司中早就有“赛道”的说法。只有上了赛道你才“争输赢”的资格。小米涉及IoT,做芯片,发布折叠屏、最近还宣布“造车”就是这个逻辑。

而如今在国内又重启了原先已经封闭了的“芯片赛道”。于是小米很可能又重新出发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澎湃S2的发布。届时,你会用搭载澎湃处理器的手机?


小米高端手机大众化,为何不在澎湃芯片上发力?

网上流传着